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恋爱教育”祸国殃民(大批判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
发表于 2010-1-20 11:2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恋爱教育”祸国殃民(大批判稿)
2010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笔者就惊闻广州市某中学(新闻参见http://www.studyems.com/news/5e5e7f270910b310.html)居然公开搞起了“恋爱教育”,开了选修的恋爱课。该校公开对学生讲解“爱”为何物,在恋爱中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如何正确认识感情。甚至,还同时含有青春期性教育和避孕方法的内容!笔者在震惊之余,更为民族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为极少数教育败类走上如此歧途而感到痛心疾首,为反以为荣、自我炒作的该学校教育者感到无比羞耻!你们就是这样为人师表,就是面对祖先,面对子孙后代的吗?!你们难道不知道,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负担着多么重大的责任吗?!我要代表全国人民问一声:
  
  谁允许你们跟孩子说实话了?!谁允许你们停止六十年如一日的欺骗和推卸责任了?!谁允许你们把孩子当“人”看待了?!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天老夫就来给你们开个大批判会,让你们死个明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当口号喊喊,别人在教育实践中都是反着来,你们倒还当真了。真是活笨死你们,还得我来给你们介绍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青春期学生发育水平、道德水平、心理素质如何,是不能以客观为依据、以科学为标准来判断的,(当然也就不需要调查研究)。判断的标准应当是教育者的主观,即“与我不同都是错”。
  譬如说吧,如果现在的教育者未成年时因为长期挨饿又重体力劳动,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因此谁比同时期的教育者发育的好,谁就是“早熟”、“性早熟”,生理发育异常。教育者未成年时社会结构单一闭塞,愚昧无知,因此谁比同时期的教育者知道得多,谁就是“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思想复杂,不服管理”,精神发育异常。教育者有自己的道德观,谁有不同的道德观谁就是道德败坏。有自己的心理,谁有不同的心理状况谁就是心理障碍。所以,人数超过5亿的80后、90后、00后们,就没有一个能完全逃脱“生理早熟,心理异常,道德败坏,精神障碍”等罪名的。既然其中的未成年人都这么异常,他们的意见也就不用考虑了。甭说是意见,就算他们的苦乐生死也用不着考虑。痛苦再深重,那是娇生惯养,自杀人再多,那是心理脆弱,总之都不是超负荷学习、超高强度脑力劳动、虚伪低效的教育方法惹的祸,学校没责任,教育没责任,这才真叫立起个正宗的“中国教育”的体统。
  
  现在广州某校居然考虑其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居然承认起“生理和心理发育正常的青春期未成年人有性和爱的需要,也就需要性和爱的知识”这一客观事实来,甚至把学生以前不敢言说的困惑和痛苦都当成自己应当倾听、应当理解的正常诉求。这简直是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甚至是自己需要关怀同情的人来看待,成何体统!学校为什么打个官腔:“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关心这些知识会影响学习”?!为什么不用这六十年不变的车轱辘话推卸责任?为什么不像以前那样用“学生”的身份抹杀掉他们作为“孩子”,作为“人”,作为即将成长为成年男人和女人的“公民”的身份?如果抹杀掉了,作为“孩子”的好奇心和需要的保护也就可以否定了,作为“人”应得的正视和尊重也就可以否定了,作为“公民”的知情权就更可以否定了。都是中国人,何必讲素质。学生嘛,反正也不算“人”,糊弄糊弄就行了!六十年了,全中国的学校不都是这么糊弄过来的吗?!怎么偏到你这个学校就不糊弄了?讲起真话来了?这不是存心给我们难看吗?!
  
  说真话(本段禁止未成年人阅读。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都是不应该向他们说真话的),如今食物充足,营养充分,未成年人的青春期自然要比粮食紧缺时代——今天少年们的父母小时候——来得早。11-13岁产生第二性征,性激素水平不断升高,随之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倾慕和渴望,也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身体发育啦,心理自然要跟着发育,不然怎么叫“物质决定精神”呢。无论谁,用什么手段去禁止恋爱行为,也是禁止不了的。封建社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也出了张生崔莺莺、梁祝、宝黛嘛。行为禁止不了,思想就更不行了。一些人总以为说“现在想这些不利于学习”,然后隐瞒一切知识,孩子就真的不想了。有用吗?以为思想是水龙头,随你拧关拧开?思想和感情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东西,如果思想和感情真的可以服从命令,命令爱就爱,命令不爱就能不爱,那可真是机器才能达到,连最驯良的狗都做不到。现在一些家长也太天真了,以为青春期学生不恋爱才好,也不想想,不允许看言情小说还禁得住他自己写言情小说吗?禁得住性行为还禁得住自慰吗?不允许拍拖还禁得住单相思吗?!执着于“堵水”的人最终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其实“对学习的影响”也差不多。有一些更天真的家长,还真觉得自己天大本事,愣是能让天下不了雨、娘嫁不了人。以为恫吓压服,让孩子未成年时淹没在无知、厌恶、恐惧中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在孩子未来的路上永远埋下了人格扭曲、心理抑郁的隐患。虽说中国人天生不喜欢自由,虽说未成年中国人只不过是“父母的续集”,不是自己的正传,只配为了今天的一纸文凭、明天的升官发财而活着,无权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但是父母非要跟客观规律掰腕子,是不是也太自不量力了?
  
  说完了家长,说说学校。学校教育者的选择无非是三条,第一是作鸵鸟,否认问题的存在,从而回避解决的责任。第二是作老虎,高压恫吓,阻断男女青春期未成年人充分、公开获得性知识和恋爱知识的可能,迫使其在苦闷、黑暗中拿快乐、健康和生命作赌注,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摸索。老虎在旁边看热闹,装慈悲,推责任。第三是作朋友,干脆面对现实,结束地下状态,把问题放在桌面上,把现实摊在阳光下。因为只有承认了,才谈得上有限度地限制。
  
  现在广州这里倒好了,简直是造反,学校居然有勇气面对客观事实了,这对学校可是相当不利呀!咱们中国人无论嘴上怎么说,一动真格就都统一到一个方向上来了:“性教育领域,知识代表罪恶,无知才是纯洁。”“瞒”和“骗” 的蒙昧主义才是“为孩子好”,任何科学普及都是企图败坏道德。
  
  众所周知,唯独在咱中国,“性教育”就是性教唆,教会孩子“爱是什么”就等于鼓励孩子“马上恋爱”。因为中国的青春期未成年人,和别国的青春期未成年人都非常不同——我们有我们的特殊国情。除我国外,全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共一百九十个主权国家的青春期未成年人都是听得懂道理的,热爱科学的,有自制能力的,没精神疾病的。但唯独我国的青春期未成人没有一点自我控制能力,更没有一点道德,精神也不正常,绝大多数都是色情狂(刚才都已经定案了,30岁以下就没有正常人),恋爱时除了性什么都不会作、不会想,当然也什么都学不到。总之,只要你告诉他\她这是什么,就等于鼓励他\她去做!就像组织抗震防火演习就等于教唆孩子制造地震和放火一样。不是有家长说了嘛:“我家的孩子如果不想恋爱,学了这门课想恋爱了怎么办?这会让她分心的!”看看,以后人家孩子出了什么事,全是你学校教坏了!还不如把孩子都当傻子糊弄,反正出了事情可以推干净——“这又不是学校教的!”你们说你们学校以后可怎么推卸责任哪,真让我着急。推卸责任本来是中国官办教育的看家本领,你们学校居然连这光荣传统都丢了,真个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上文那位家长很恐慌,很担忧,很典型。虽然这家长按道理也该是自由恋爱结的婚。也许是尝到爱情的美好,便怕这会让枯燥的学习黯然失色了。但这也是客观规律。避苦求乐是人的本能,如果“以苦为乐”的说教真的可以奏效,贵家长恐怕还呆在“广阔天地”里狠斗私自一闪念哩。不过这还是客气的。更直接的有“好端端一个孩子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听这课程不是分他们的心嘛?!恋爱可以再谈,高考只有一次!”
  
  社会发展了,人心却仍然和我上学时一样古:高考为本,人是手段。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被不由分说地塞进一条漫长的流水线,被设置是他们唯一的权利。流水线上,只有一条正路,只有一个答案,只有一种姿态。不准左顾右盼,不准问为什么,禁止个人感情,禁止个性思想,只准低头向前走。不见血的专制才是真正的专制。它不仅要控制行为,控制身体,还要控制思想,控制爱恋。“学生学生为学而生”嘛,学不好,连活着都是罪过。如果不吃不睡不会死,死了没法学,那就连吃饭睡觉也是罪过了。学生的死活本无所谓,但是为了学习,不得不保障他们活着。能活着也就不错了,还敢奢求什么呢?其余与学习无关的,都要有罪推定,没罪的也全该往后排,比如什么自尊呀人格呀自由表达权呀这些只配在《联合国保障儿童权利公约》里装装门面的东西。至于快乐的权利,独立的思想,玩耍的自由,那简直就是“学习”的天敌,非想办法剿灭不可。只可惜这办法至今也没能找到。
  因为青春期未成年学生是人,所以喜欢快乐,因为是人,所以总会有自己的思想,因为是人,所以有爱的能力。——所以,他们根本就不该是人。他们应该怀着草木皆兵,孤注一掷的心态走走完人生中本该最美好的,最初的十八年。草木皆兵,才能对与学习无关的一切都充满担忧和恐惧。孤注一掷,才能怀着麻木的真诚,把哪怕是最珍视的,比生命还可贵的东西,为高考牺牲掉!牺牲的决心,可以达到“欲练此功,挥刀自宫”的程度,才是真正“好端端的孩子”,才是家长老师需要的“有用人才”。
  
  我不知道未成年人恋爱是否对人格养成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我十三年前是其中一员,现在自食其力,过得还算体面),但我觉得以上的赌徒心态无论如何也不利于人格养成,甚至干脆就是心理变态了。偏生反对者们对“恋爱课”(而不是恋爱本身——虽然他们认为这是实打实的“恋爱教唆”)的评价是“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于孩子心灵的纯洁”。说得好啊。没有恋爱课了,就纯洁了。没有喜欢的人了,就喜欢高考了。没有恋爱期间无意造就的心理偏差,就没有应试制度有意制造的人格黑洞了。
  
  总之,他们才不怕孩子受到伤害,多大的伤害都无所谓。他们怕的是,这些伤害不是高考造成的。为了高考,花多大代价都值得,因为它“有用”——即使只有让孩子成为蚁族的“用”。至于受教育的人,只不过是高考的附属品而已,连丢了命都没人负责(2009年,河南西峡县一高中由于长期强制每天18小时学习,导致一高中生自杀,另一高中生过劳猝死。没有任何相关责任人得到处分。更有借鉴意义的是,也无媒体问责。这充分说明了,只要是为了高考,就不怕得不到全社会的原谅和默许,几条人命算什么。广州某中学连也不懂,净给自己找麻烦,真是太不会混了),更别提自己的人格养成得怎么样。他们没说话的份。
  
  我对广州某中学的改革,唯一可能满意的就是这一点:听他们的话头,似乎是要把学生统一到“恋爱影响学习,恋爱应该分手”的思想上来。目的还是应试,妨碍这目的的统统踏到。不过是从“留发不留头”换了怀柔政策了。以前恋爱了就世界末日,现在上了恋爱课受到感化却仍然不分手的才是世界末日,都是一惊一乍的,换汤不换药,那我就放心了。
  
  但“可能满意”,也就是吃不准他们的意思。毕竟,这样公开的,互动的,把学生放在眼里放在心上的恋爱教育和性教育,在唯有假正经、假道学才能生存的中国,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在六十年如一日盛行“瞒”和“骗”的,笼罩着每个孩子的东方深黑暗夜里,这一线光明似乎不再是流星和闪电,而是真正的曙光。
  
  不过我依然坚信, “瞒”和“骗”这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仍然根深蒂固,小小的一个革新算不得什么。我们决不允这对孩子说实话的“恋爱教育”祸国殃民。只要我们革命群众联合起来与科学和人道作斗争,“中国教育”的体统,一定能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你这个胆大包天的学校不信,咱就走着瞧。一切敢说真话的人,在瞒和骗的洪流面前都是纸老虎!
  
  
  
  
  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革命委员会
  大批判组
  2010.1.10
  
  附言: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作者浮生何所寄,首发网站为天涯关天茶舍!
  又及:本文兼具智商测试和耐性测试功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 琼ICP备12002442号-29 )

GMT+8, 2024-5-10 14:11 , Processed in 0.1553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