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459|回复: 0

[旅游攻略] 澳洲毛鼻袋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5 1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澳洲毛鼻袋熊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南部和中部的半沙漠化草原地区。它的长相虽然有些凶猛,但却是地地道道的食草动物。生性胆小、谨慎,但在走投无路时也会摆出威吓的架势,踢敌害并发出嘶嘶的威吓声。当地面食物短缺时,它们也会象海狸那样咬倒树木吃树叶;还能象大熊猫那样用前爪握住树杆、吃杆上的叶子。1 简介
  拉丁语学名Lasiorhinus Krefftii
  物种状况
  珍稀濒危动物
2 形态与分布
  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体重约25-28公斤,体长95-105厘米,尾长可达5.5厘米,因而形成某矮胖的体型,四肢粗短,前肢的趾头长,趾甲坚硬,常用以在地面挖洞筑巢,头有咖啡色毛茸被覆,体毛长,呈绢毛状,外耳长,其尖有白色长毛。
  生长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Queensland)东部地区约15.5 平方公里的森林地上,根据2001年的调查,该地仅有100个的巢,约70-80只的毛鼻袋在使用,数量甚为稀少。毛鼻袋熊的分布区有些地方与袋熊(袋熊产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重叠,但毛鼻袋熊体型比袋熊小(袋熊体长70-120厘米,体重15-35公斤)。它的毛也比袋熊柔软、光亮、细腻。
3 生活习性
  挖掘深而长的洞(有时达30米长)居住,洞末端铺上草。白天在洞中休息,夜间出来吃草及其它植被。在山区或岩石地区的毛鼻袋熊挖的洞较浅,有时它们也在岩缝间作窝。多栖息于山丘斜坡,水丰的山崖及岩石问,以前脚掘洞,后脚拨土筑巢,其巢多有一个小孩大小.夜行性,但偶尔也曾在白天觅食,食物主要为地下茎及草根,青草及树皮有时亦可当做食物。 生性胆小、谨慎,但在走投无路时也会摆出威吓的架势,踢敌害并发出嘶嘶的威吓声。当地面食物短缺时,它们也会象海狸那样咬倒树木吃树叶;还能象大熊猫那样用前爪握住树杆、吃杆上的叶子。
  它独居生活,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到一起,但交配后不久,雌兽就把雄兽赶跑。
  毛鼻袋熊的幼仔通常在比较湿润的季节,也就是11月一次年4月出生。幼仔要在育儿袋中待上将近一年。一年以后,毛鼻袋熊的幼仔才能长大,真正独立生活。
4 称号
  “夜行者”——毛鼻袋熊:一种食草掘洞的大型有袋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已在澳大利亚生活1500万年,现在澳大利亚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5 趣事
  毛鼻袋熊的牙齿一生都在生长,这个特征类似于啮齿动物。和许多有袋动物一样,毛鼻袋熊也喜欢在夜间活动,但通常在晨昏活动得比较频繁一些。比较有趣的是,它们虽然在活动的时候以独往独来居多,但却不在乎与同类共享同一个洞穴。毛鼻袋熊的采食非常特别,它们总是习惯于在洞穴的出入口附近吃“窝边草”,不会离开洞穴很远。也许正因为如此,它们的洞穴规模出乎意料地庞大,纵深竟能达到800米左右,出入口也有好几个。
6 科属简介
  袋熊,即袋熊科(Vombatidae),是澳洲的有袋类。牠们的脚短及肌肉发达,身长约有1米,尾巴亦很短。牠们生活於澳洲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州的森林、山地及石楠地。 特征
  袋熊会以其像啮齿目的牙齿及强壮的爪来挖巢穴。虽然牠们主要是黎明、白天及黄昏活动的,但仍会在夜间或寒冷的日子出来摄食。牠们并非容易看见的动物,但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牠们留下的证据。
  袋熊是草食性的,主要以草、莎草科、香草、树皮及树根为食物。牠们的门齿有点像啮齿目的,可以用来咬粗糙的树,或挖洞穴。就像其他的草食性动物一样,牠们的门齿与颊齿之间有很大的纵裂。
  澳洲野犬及袋獾会猎食袋熊。袋熊的毛皮颜色各有不同,一般由沙色至褐色,或灰色至黑色不等。所有其下的物种都约只有1米长,重20-35公斤。
  雌性袋熊经过20-22日的妊娠期後,会在春天会产下一头幼袋熊。牠们有良好发育的育幼袋,可保护幼袋熊6-7个月。袋熊在出生後15个月会断奶,在18个月会达至性成熟。
  生态及行为
  袋熊的新陈代谢非常的慢,差不多要用14天的时间来完成消化,这有助於生活在乾燥的环境。牠们一般行动得很慢,但当遇上危害时,逃走速度可以达40km/h,并维持达90秒。袋熊会保护由其巢穴为中心的疆界,对入侵者存有攻击性。塔斯马尼亚袋熊的疆界达23公顷,而毛鼻袋熊属的则不多於4公顷。
  当受到攻击时,袋熊会发挥巨大的抵抗力。例如当牠受到地底下的掠食者攻击时,牠会破坏地底隧道,令掠食者窒息。牠主要的防御是靠身体後部以软骨组成的结构。连同不怎麽长的尾巴,可以避免在逃走入隧道时被掠食者攻击尾部。
  演化
  袋熊是属於双门齿目。牠们的祖先於5500-2600万年前开始演化。在进入冰河时期前共有11个物种生成,当中几类的体型像犀牛(如双门齿兽),是有袋类中最大的。最早的澳洲原住民到达时正值双门齿兽最为普遍的时期,这类动物的灭绝可能是被猎杀、失去栖息地等原因所造成。 物种
  袋熊现存的只有三个物种:
  塔斯马尼亚袋熊(Vombatus ursinu')
  毛鼻袋熊(Lasiorhinus latifron')
  澳洲毛鼻袋熊(Lasiorhinus kreffti')
  与人类的关系
  被饲养的袋熊可以很温驯。很多澳洲的公园、动物园及其他旅游设施都有袋熊展览。但是由於缺乏对危害的惧怕,袋熊可能在愤怒或闹情绪时带有攻击性。袋熊的体重可以将一般体型的成人撞倒,利齿及爪可以造成损伤。袋熊一咬可以咬破裤子、厚羊毛袜及胶靴,并造成2厘米深的伤口。
7 澳洲毛鼻袋熊故乡简介
  州兽
  澳洲毛鼻袋熊是南澳大利亚州的州兽。毛鼻袋熊是在1970年8月27日被南澳大利亚州政府确定为该州象征性动物的。它分布在西澳大利亚州东南部和南澳大利亚州艾尔半岛、纳拉伯平原以及墨累河西岸的干燥、半干燥地区的森林和灌木地区。成年袋熊身高30厘米,长70梍95厘米,体重在18─32公斤之间。这种动物生有宽阔而又硬又大的脑袋,小而尖的耳朵,四肢健壮而短小,有强壮的利爪和发育不完全的尾巴。全身呈灰褐色的柔软皮毛。毛鼻袋熊的主要食物是植物叶片、根茎,这种动物极善于掘洞,能在坚硬的石灰石地面或沙质地下打洞,以躲避南澳大利亚州炎热夏天的阳光。幼兽出生时只有2厘米,要在母兽的育儿袋里生活五个月后才能像成年袋熊那样自己独立生活。毛鼻袋熊与无尾树熊同是澳大利亚原产珍贵有袋类动物。在澳洲它们受到很好的保护。
  南澳大利亚州位于澳洲大陆东南部,西邻西澳大利亚州,北接北部地区,东北、东南部分别与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接壤,南濒大澳大利亚湾。这个州的面积有98.4万平方公里,占全澳大陆总面积的12.8%,为全澳第三大州。南澳大利亚州人口约有167.7万(1993年),占全国总人口的9%左右,70%的人口住在首府阿德莱得及附近地区。这个州3/4的人口出生在澳大利亚,其余来自德国、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南澳大利亚州有土著居民约9500人,他们居住在内陆人烟稀少的荒漠地区。
  南澳大利亚州地势平坦,除阿德莱得以北有部分山地以外,全州80%的地区在海拔300米以下,50%以上的土地是牧场,这个州有6.5%的土地被划为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西部为荒凉的地带,阿德莱得以北有弗林德斯山脉等延伸至新南威尔士州,艾尔湖盆地大部分为砂碛地区,除耐旱的矮草和盐碱灌木外,没有其他植物。在弗林德斯山区有稀疏的桉树林和松树,只有阿德莱得附近的洛夫蒂山有较为茂密的植物群落。全州最高峰为西北部的伍德罗夫山,海拔1440米。西南部和东南部分别是尤克拉盆地和墨累河盆地,南部沿海平原土地肥沃,有圣文森特湾、斯潘塞湾形成的一些浅滩。越往北走,这个州的领土越荒凉。
  气候
  南澳大利亚州各地的气候有所不同,东南部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那里夏季白天炎热,夜晚凉爽,冬季温暖潮湿。内陆荒漠地区属干旱气候,降雨稀少。这个州80%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5%的地区降水量超过750毫米,该州最潮湿多雨的地区是首府阿德莱得以东的洛夫蒂山区,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200毫米。全州冬季平均气温摄氏10梍16度,由南往北逐渐增高,夏季平均气温,南部摄氏18度,北部摄氏27梍30度。这个州除阿德莱得及附近地区外的广大地区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州旗
  南澳大利亚州的州旗为深蓝色底色,在靠近旗杆左侧、占旗面1/4处是一面英国米字旗。旗面右边1/2处的中间是一黄色的圆形图案,里面有一只展开双翅的南澳大利亚珍禽黑羽白胸伯劳。南澳大利亚州旗设计制作于1904年1月13日,在全澳六个州中是最晚的一个。
  州徽
  南澳大利亚州的州徽最初是在1936年由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批准设计制作的,当时的州徽中央也是一个盾形,盾形内下半部分底色为天蓝色,有一轮金黄色的太阳冉冉升起。盾形上半部底色为白色,里边有三束小麦。盾形左侧是位身着粉红色长裙的少女,左手抱着一束麦穗,右手拿着盛满水果的口袋。盾形右侧是位男子,左手托着一张羊皮,右手拿着一把羊毛剪刀。盾形的上方是一只金狮,后边竖着一面以天蓝色为底色的南十字星座旗帜。盾形的下边是两束黄色的花卉。州徽底部的白色缎带上用英文写着:FAITHANDCOURAGE,意思是信念和勇气。
  1984年4月19日,南澳大利亚州政府根据一项法令,宣布将以新的州徽取代原来的州徽。新州徽更体现了南澳大利亚州的特色。中央是一盾形,以深蓝色为底色,里面有一个圆形图案,在土黄色的底色里有一只展开双翅的南澳大利亚特有珍禽黑背白胸伯劳。盾形的上方有四束南澳大利亚特有花卉──沙漠豌豆花,花的下边是由南澳大利亚州色黄、红、蓝组成的花环。盾形的下边是一块绿色的草地,草地上有四束麦穗,两个齿轮,一把矿工镐,以及葡萄、柑桔等水果,象征着南澳大利亚州的物产及资源。州徽的白色缎带上用英文写着:SOUTHAUSTRALIA,中文意思是:南澳大利亚。
  州花
  南澳大利亚州的州花是沙漠豌豆花。沙漠豌豆花是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分布在南澳大利亚州弗林德斯岭、艾尔湖、托伦斯河流域等沙漠及半沙漠的平原和丘陵地区。这种花的观赏价值很高,它的花茎和花托很长,每株花有6─8个花蕾,盛开时呈鲜红或血红色,花蕊中间呈黑色斑点。在开花时节花朵可以变换颜色,通常由白紫色变成粉红色,再变成红色或紫红色。因其所结的种子类似豌豆,故得此名。1961年11月23日,南澳大利亚州政府通过法案,将沙漠豌豆花列为南澳大利亚州花。
  州色
  南澳大利亚州的州色是红色、深蓝色和金黄色。1982年11月25日,由当时的州总理罗恩·帕尼宣布确定。
  州鸟
  南澳大利亚州的州鸟是澳洲珍禽黑背白胸伯劳鸟。这种鸟与一般鸟的喙不同,生有一个强而锐利钧曲状尖喙,以食昆虫、蛙类和蜥蜴蝎及小型鸟类为主,在南澳大利亚州的山野和平原经常可以看见这种鸟。
8 濒危原因
  1、栖息地破坏:软毛袋熊的栖息地为森林区的砍伐,其栖息地自然遭受破坏,使其数量自然减少。
  2、栖息地有小规模火山爆发,影响其生育地。
  3、与家畜牛的竞争。
9 保育方法
  1.澳洲政府已在其主要的栖息地,设立国家公园,其生存威胁当可减轻。
  2.注意其食物的来源,其栖息地树木及草本植物的维护及管理应特别注意使其食物不虑缺乏,族群方可获适量的增加。
10 濒危动物的救护方法
  保护濒危动物是一项耗资巨大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舆论的综合手段来完成。具体到有关措施和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护其栖息地,而保护栖息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中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二、开展驯养繁殖
  驯养繁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濒危动物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人工繁殖种群,既可防止或延缓有关物种的灭绝,又可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减少对野生种群的猎捕压力,还可为实施再引进工程提供种源,重建或壮大有关物种的野生种群。
  改革开放以前,动物园系统是我国驯养繁殖濒危动物的主体,但其目的主要在于展览。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和地方建立了不少濒危动物繁育、救护中心,专门从事濒危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救护工作。如国家为拯救大熊猫、朱huan、扬子鳄、东北虎等极度濒危动物,投资设立了多处繁殖研究中心;为实施野马、麋鹿再引进工程,建立了多处人工繁殖基地;为保护、发展濒危动物资源,成立了多处综合性的濒危动物养繁殖中心。各地为救护濒危动物,也相继建立或指定了一个或多个濒危动物救护中心,这些救护中心的职能之一就是驯养繁殖濒危动物。有关部门、单位或个人为生产建设需要,还建立了大量的养鹿场、养熊场、养猴场、养蛇场、龟鳖场、养鸟场、养麝场等,用于生产实验动物或者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三、实施再引进工程,发展和壮大野生种群
  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再引进,就是在某个物种曾经分布但现已灭绝的地区,再引入该物种的活体用于建立新的种群或者是向某物种现存的极小的野生种群补充新的活体,以充实该野生种群并促进其发展壮大,后者又称再充实。我国已成功地实施拯救麋鹿的再引进工程,正在着手实施野马、赛加羚羊的再引进工程。另外,我国正在计划实施的华南虎拯救工程、以及正在研究开展的野生扬子鳄保护管理工程,均属于再充实类型的再引进。从某种角度讲,在原产地放生被没收的物种,如猎隼、缅甸陆龟、穿山甲、蟒蛇、猕猴等,也属于野生种群再充实活动。
  四、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 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是保护和持续利用濒危动物的必要步骤。通过资源监测,可以了解濒危动物野生种群数量的消长和分布区的变迁,为国家制定有关保护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资源监测体系。
  开展濒危动物的生物学研究,有利于了解濒危动物的致危因素,研究解决濒危动物的救护问题。近些年来,国家已先后设立了3所濒危动物研究所,并在东北林业大学设立了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学院,专门承担濒危动物研究或濒危动物研究人员培养工作。另外,我国的许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以及濒危动物繁育中心,也承担了濒危动物的研究工作。
  五、提高法律保护地位,加大执法力度,禁止或限制商业性开发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濒危动物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保护管理的难度也会不断加大,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规范濒危动物保护管理和经营利用行为。对于那些目前尚未濒危但开发利用强度很高的一般保护动物,需要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动物,限制对其野外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对于那些市场需求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濒危动物,需要适当地提高其保护级别,禁止或限制开发利用野外资源,鼓励开展驯养繁殖活动;对于濒危程度较高的种类,需要国家和社会扶持开展驯养繁殖活动,禁止对野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关经营利用活动仅限于人工繁殖的后代。国家和有关省区正在调整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物种步入重点保护的行列。
  六、开展国际合作,引进资金及先进的经验、技术和设备 濒危动物是全世界的共同财产,其保护管理更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濒危动物保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技术、设备和保护管理方法还很落后,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向有关国家学习先进经验。在一定范围内,离开了国际合作,有些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就难以开展,有些种类的濒危动物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0898-66661599    站长联系QQ:7123767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jtche.com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 琼ICP备12002442号-29 )

GMT+8, 2024-3-29 09:17 , Processed in 1.5947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

© 2001-2020 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校园招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