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3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攻略] 澳洲内陆太攀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
发表于 2014-8-25 17:1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澳洲内陆太攀蛇,蝙蝠蛇科,分布于澳洲中部,栖息于干燥平原、草原,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  澳洲内陆太攀蛇,以前叫做内陆盾尖吻蛇,学名细鳞太攀蛇(Oxyuranusmicrolepidotus),内陆太攀蛇是它的英文名InlandTaipan翻译过来的,它还有沙漠猛蛇、内陆泰攀蛇、内陆太潘蛇、凶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别名。
2 科目
  英文名:nlandTaipan
  中名:澳洲内陆太攀蛇
  学名:OxyuranusMicrolepidotus
  蛇目:蝙蝠蛇科
  分布:澳洲中部
  资料: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干燥平原、草原,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
3 简介
  澳洲内陆太攀蛇,是最毒的毒蛇,它生长在世界有名的[具有世界上最毒的特殊有毒动物]国家“澳大利亚”。
  太攀蛇以凶猛,毒牙长,排毒量大,毒性极烈。而著称,也是世界最毒的爬行动物。名列世界十大有毒动物之前列。同时在除微生物毒素之外,Taipoxin(泰攀蛇毒)在其它毒素中也是数一数二的。Taipoxin的LD50=0.0021ug/kg它的提纯干毒1克就可毒死3000余人。或10500000只老鼠。 澳洲内陆太攀蛇,以前叫做内陆盾尖吻蛇,学名细鳞太攀蛇(Oxyuranusmicrolepidotus),内陆太攀蛇是它的英文名:InlandTaipan翻译过来的,它还有沙漠猛蛇、内陆泰攀蛇、内陆泰潘蛇、凶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别名。
  内陆太攀蛇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新蛇下目——眼镜蛇科——眼镜蛇亚科——太攀蛇属。
4 形态
  内陆太攀蛇的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右(合9英尺),内陆太攀蛇的头部扁平,略尖,眼睛相对较大。内陆太攀蛇有灰色到黄褐色的鳞片,这些鳞片有时会镶有细黑边。躯干部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腹部为黄白色,而头部则为黑色或有黑色斑纹,毒牙长7.0—13.0毫米。
  【一】长度:澳洲内陆太攀蛇雄蛇全长范围150~200mm,雌蛇全长范围156~189mm。
  【二】摄食和食性:每年4月开始摄食,6月为摄食高峰,9月停止;食物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
  【三】繁殖习性:二级性征主要反映在雄性尾的比例较长,尾下鳞的数目相应较多;;二级性比(出生时的性比)接近1:1,三级性比在居群较大的情况下也约为1:1,而在居群较小的情况下统计约为0.5:1;雌性性成熟期(以开始产仔为依据)全长都在150mm以上。
5 特性
  澳洲内陆太攀蛇属于蝙蝠蛇科,蝙蝠蛇科全部由毒蛇组成,所有成员都长有一对空心的前沟牙,用于喷射毒腺(位于上颚的后侧)中的毒液。在外观上他们与游蛇的差异并不大,身体细长,覆有工整且表面光滑的鳞片,当然这不包括个别品种,如棘蛇属(头宽阔切鳞片粗糙)和海蛇属的全部成员。蝙蝠蛇科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下有61属和大约230个种。 食物:内陆太攀蛇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内陆太攀蛇经常在河滩地上干硬的泥巴裂缝中猎食啮齿类及小型有袋动物。
  攻击与防御:内陆太攀蛇在捕食或受到惊扰时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往往猎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它的毒牙连续咬了二三下。当它采取防御姿势时,身体会抬离地面。
  繁殖:内陆太攀蛇为卵生蛇类,每次产约12~20枚卵。
6 分布
  澳洲内陆太攀蛇栖息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的平原与草地。内陆太攀蛇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干燥平原、草原、荒漠及干枯河床等地。它们常栖身于鼠穴(洞穴原来的主人经常会被它们吃掉)、较深的地表裂缝或凹洞,有时也寄居于石缝和墙洞中。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爬行动物种类繁多,除特有类型外,多与东洋界有一定的联系,而少数则和新热带界相关。其中最著名的是蛇类。澳大利亚是唯一毒蛇种类超过无毒蛇的地方,不少毒蛇毒性剧烈,其中内陆太攀蛇是世界上最毒的陆生蛇类,但是这些巨毒蛇全部属于眼镜蛇类,而没有蝮蛇和蝰蛇类的成员,澳洲的那些样子象蝰蛇的成员其实也是属于眼镜蛇类。其它各大陆均占优势的无毒或微毒的游蛇类成员这里却非常少。
7 毒素
  澳洲内陆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的蛇。澳洲内陆太攀蛇的毒液使受试生物死亡一半所需的绝对量(LD50)只有0.021mg/kg,但排毒量达12.5mg—40.0mg,比响尾蛇毒性强300倍,约相当于眼镜王蛇的20倍,与钩鼻海蛇(Enhydrinaschistosa)的致死情况与不相上下,在动物毒素学上足以排到前十位。它每咬一次受害者,其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时内毒死20吨的猎物,这相当于25万只小白鼠、100个成年人或两头非洲大象的重量。内陆太攀蛇的毒液在短短的15秒内可以完全杀死一成年人。 澳洲内陆太攀蛇的毒素种类为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它的毒液分子是从一个名叫尿钠排泄缩氨酸的蛋白质家族进化而来,在脊椎动物中,这些缩氨酸的作用是使心脏周围的肌肉松弛的。
  澳洲内陆太攀蛇的祖先在蛇毒中产生这些蛋白质,随时间的推移,这种蛋白质松弛肌肉的能力越来越强。进化到今天,只要接触到太攀蛇的毒液,它们的猎物的大动脉中的血压就会迅速下降,发生血块凝结,猎物因此而死。
  澳洲内陆太攀蛇剧毒中的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接合点,抑制和麻痹神经末梢,阻断肌肉与神经的联系。患者一开始会头疼、恶心、呕吐,继之以腹痛、晕眩和视力模糊,严重者还会痉挛和昏迷,并最终导致
  呼吸系统瘫痪。它还会造成受害者大出血、严重的肌肉损伤及肾衰竭,它的毒素中还含有能破坏肌肉组织及阻止血液凝固的毒蛋白。 澳洲内陆太攀蛇不仅是毒性最强的蛇,而且咬对手时注入的毒液数量也较多,一次所注入的毒液最多可达几百毫克,毒性之强烈,常常是它对猎物发起袭击后尚未松口,猎物已丧命,或猎物尚未察觉自己遭受伤害,就因毒性发作失去知觉。
  毒素对人类的威胁
  人和其它动物一旦被内陆太攀蛇咬伤之后,会在片刻之间昏迷,很快死亡。历史记录表明,在抗太攀蛇的蛇毒血清发明之前,只有两人在被太攀蛇咬伤后侥幸逃脱一死。此蛇分布于人迹罕至的荒漠,是十分稀有的蛇种,生性害羞,见人就躲,另外澳大利亚政府也早已对这种著名的毒蛇有所防范。
8 识别毒蛇
  对不同的毒蛇,防治的方法也有所区别。只有正确识别毒蛇,才能进行对症防治。毒蛇的标志器官是毒牙,按其形态,可以分为沟牙和管牙,按其在上额骨着生的位置,可分为前毒牙和后毒牙。但是这种鉴别在应用上很不方便。另一种方法是从蛇的外形和色斑上来鉴别!在野外施工、旅游时,一旦被蛇咬伤要迅速判断是否是毒蛇咬伤。如何判断呢? 一是看蛇形: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纹,尾短而细;无毒蛇头多呈椭圆形,身上色彩单调,尾细而长。最好将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诊断参考。
  二是看伤口:毒蛇咬伤的伤口表皮常有一对大而深的牙痕,或两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对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断牙;无毒蛇咬伤则无牙痕,或有两列对称的细小牙痕。如果蛇咬伤发生在夜间无法看清蛇形,从伤口上也无法分辨是否为毒蛇所伤时,万万不可等待伤口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此时必需按毒蛇咬伤进行处理。
9 保护
  我们知道了野生动物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极其重要的作用。野生动物物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们通过食物链的关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一旦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青草——蝗虫——蛙(鼠)——蛇——鹰,这就是其中的一条食物链,如果人类无节制地捕猎野外的蛇,蛇就越来越少,导致森林、草地和农田的鼠害越来越猖獗,鼠害和虫害给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生态环境就会受到严重破坏。捕杀野生动物在全世界都是严重的问题,据西方报章报道:世界各地的蛇毒交易将导致毒蛇在地球上灭绝。巴西全国各地的人都涌到米纳斯州去捉蛇,也许不久的将来,蛇会成为只有在民间故事中才会提起的动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 琼ICP备12002442号-29 )

GMT+8, 2024-4-20 21:33 , Processed in 0.0422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